简报
深度学习促提升 凝心聚力共成长(第一期简报)
发布人:贺翠英 发布时间:2025-07-11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同仁:
在教育的征途上,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2025年7月10日,我们齐聚云端,共赴继续教育培训盛宴。此次培训,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探讨、互学共进的平台。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与思维能力的重任,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能汲取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愿我们携手同行,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育桃李芬芳。
名师引路
7月10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夏平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横向融通的教学实践》。夏老师打破学科“围墙”,让思政教育成为贯穿各学科的“隐形脉络”。她提出,“一体化”并非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从目标、内容、方法三个维度构建跨学科融通体系——在目标上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协同培养,在内容上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方法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实现“润物无声”的渗透。
下午,如阜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崔娟老师带来的讲座《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智慧守望者---从“底层逻辑”视角看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看见需求”。崔娟老师从“底层逻辑”出发,提出“接受平凡和不完美,是良好关系的保障,才是孩子走向优秀的开始”。她认为,学生的心理困扰往往源于“成长期待与现实落差”的底层矛盾,教育者需跳出“纠错式引导”,转而构建“理解—接纳—赋能”的支持链条。这一理念让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课堂互动”的本质——当学生在写作中流露迷茫时,不必急于“纠正”,可通过“分享相似经历”“追问真实感受”等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表达内心的“安全区”。
7月11日上午,南通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雪梅老师,以新课标为引领,带来讲座《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思考和实践》。
命题是教学的“反光镜”,而非“指挥棒”。顾雪梅老师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试题命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她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命题可通过“示例+自主探究”的形式,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展现思维能力——这正是“试卷的温度”:悄悄渗透方法,让题干成为“学习提示”。 对语文教师而言,这一理念明确了“教什么”更要“怎么教”:与其反复刷题,不如在阅读教学中多设计“为什么这样写”“换一种表达会怎样”的思辨问题,在写作中鼓励“个性化视角”,让日常教学与命题导向同频,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教提质”。
下午,伊犁师范大学的张燕老师带来讲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在“辩证统一”中落地。张燕老师提出,要把握“四对关系”:既讲认识论又讲方法论,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讲矛盾的普遍性又讲特殊性。她强调,民族教育不是“单独开课”,而是融入各学科的“日常渗透”——比如语文中的多民族文学作品赏析、历史中的民族团结故事等, 这一理念为教师们提供了“学科融合”的具体路径。

学员分享学习感悟:
房霞丽老师:这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新的认知,收获颇丰。
培训中接触到的多种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例如思政老师讲到课上进行“模拟法庭”学生由这一节课立志做一名法官。所以课堂不仅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对孩子整个一生的人生导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培训中老师还给我我们列举教学时常遇见的一些事件。比如学生犯错后,两个孩子的不同反应。一位孩子及时认出,态度端正,诚恳,而另一位,在不断为自己辩解。教师由我们平时的处理方法,再到从心理方面分析,去感受那位不断为自己辩解孩子。让我们老师也深刻感受平时处理问题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着急,要多感受下孩子的内心,多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
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是引导者和陪伴者。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一定要因材施教。这次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教学思路的重塑。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把所学融入实践,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提升综合素养。
杜美霞老师:这两天的线上学习,老师们主要立足思政大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了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品教育要渗透在各个学科中,不仅仅是思政老师的事,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有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教育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尤其是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作为教师就会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家长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学校有义务培训家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一致了科学了,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老师对青少年心理的剖析深入浅出,让我们受益匪浅。
冯瑶老师:两天的学习,我收获良多。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应孤立存在,与各学科的融合能拓宽教学维度,让学生在多学科知识的交织中深化对思政理念的理解。这也提醒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更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智慧守望者。这是我们的使命,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爱与智慧引导他们。这些讲座为我指明了方向,我会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