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初中语文8坊二期学习简报
发布人:李欣 发布时间:2025-07-17初中语文八坊全体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聚焦学科前沿理念与教学实践融合,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革新路径,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习概览
本次继续教育涵盖大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新课标解读 等核心模块,结合统编教材课例(如《论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教学技术(PPT设计、数据驱动课堂),从理论框架到实操落地,系统赋能教师教学能力升级。
二、关键学习收获
(一)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重构教学逻辑
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课程强调打破单篇教学局限,围绕单元主题(如“革命文化”“古典哲思” )整合资源,设计阶梯化任务群。如七年级上册教学,通过 “单元主题提炼—任务链设计—跨文本关联”,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知识迁移,摆脱碎片化学习困境。
“语文项目式学习” 则聚焦真实情境任务,如依托课文设计 “校园文化宣传册制作”“名著人物访谈节 目” 等项目,驱动学生主动调用语文知识(写作、口语、思辨 ),强化 “学用结合” 能力,契合新课标 “做中学” 理念。
(二)跨学科与课例融合:拓宽教学边界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专题中,课程解析语文与历史、地理、艺术的融合路径。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联动地理学科分析江南气候对园林设计的影响,结合美术学科引导学生绘制景观示意图,让语文学习跳出文本,关联真实世界知识网络。同时,名师工作坊课例(如《〈论语〉中的孝悌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例分析 )展示了 “教—学—评” 一体化设计: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档案袋等工具,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精准对齐,解决 “教得好但不知如何评” 的痛点。
(三)技术赋能与新课标落地:迭代教学方法
课程融入 “数据驱动课堂”“PPT 视觉化设计” 等内容,指导教师用课堂数据(如答题正确率、阅读速度 )诊断学情,优化教学环节;通过 “标题层级化、图表可视化” 提升课件质量,辅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如文言文语法、议论文逻辑 )。2024 版新课标解读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需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与思维培养,如通过 “汉字文化溯源”“经典文本思辨性阅读”,夯实基础能力的同时,培育核心素养。
三、实践应用方向
1. 单元教学重构:尝试以 “家国情怀”“自然哲思” 等主题整合教材单元,设计 “单元项目包”(含文本研读、实践任务、成果展示 ),推动深度学习。
2. 跨学科微项目:每学期开展 1-2 次跨学科小任务(如语文 + 美术的 “诗词意境手绘”、语文 + 历史的 “课文历史背景探究” ),打破学科壁垒。
3. 评价体系优化:引入 “过程性评价工具”(如学习日志、小组互评表 ),结合期末测试,构建 “知识 + 能力 + 素养” 三维评价模型。
本次继续教育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从理念更新到方法迭代,指引教师跳出传统教学框架,以更开放、更整合的方式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未来教学中,需持续深耕实践,让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课堂提质的动力,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双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