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凤兰提问
5个回答
浏览:26次
2025-07-16 20:0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自制玩教具的创意之旅
一、锚定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自制玩教具的核心目标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保教结合”“实践反思”等核心要求,自制玩教具需围绕这些标准展开:
- 适配幼儿发展规律:结合3-6岁幼儿的动作发展(如小班锻炼抓握,中班练习协调,大班提升精细动作)、认知特点(具象思维为主),避免超龄化、功利化(如过早加入识字、计算元素)。例如:为小班设计“触觉配对盒”(摸形状、质地),为大班设计“齿轮联动装置”(探索因果关系)。
- 融合教育性与趣味性:玩教具不仅是“玩具”,更是教育载体。比如在“超市收银台”教具中,融入数字认知、简单加减(符合“激发探究兴趣”的专业要求);用废旧布料做“情绪娃娃”,引导幼儿表达感受(呼应“关注幼儿心理需求”)。
- 体现安全性与适宜性:遵循“保障幼儿安全”的准则,选用无毒、无尖锐棱角的材料(如用瓶盖代替小珠子,避免误吞),尺寸符合幼儿抓握习惯(如中班积木边长不小于5cm)。
二、创意实践:自制玩教具的多元路径与案例
1. 从生活素材中挖掘创意,践行“生活化教育”
- 废旧材料再利用:用快递纸箱做“角色扮演小屋”(医院、厨房),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与社交;用瓶盖、吸管拼插“建构积木”,探索形状组合与平衡;用旧光盘做“光影游戏板”(阳光下转动观察光斑变化),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 自然材料融入:收集树枝、石头、树叶,制作“自然拼贴画”(培养审美)、“数字石头”(写数字配对)、“树叶分类盒”(按形状、叶脉分类,锻炼逻辑思维),让幼儿在与自然互动中学习。
2. 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强化“保教结合”
- 主题联动教具:在“秋天”主题中,制作“果实分类架”(按大小、颜色、种类分类)、“树叶拓印模板”(认识叶脉结构);在“交通工具”主题中,用纸板做“可拆卸汽车”(了解车轮、车身结构)、“交通信号灯转盘”(学习规则意识)。
- 个性化支持教具:针对特殊需求幼儿设计适配教具,如为触觉敏感的幼儿准备“软布包裹的积木”,为动作发展较慢的幼儿制作“大颗粒串珠”(孔径更大,便于穿线),体现“关注个体差异”的专业要求。
3. 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落实“幼儿主体地位”
- 让幼儿成为“设计者”:大班幼儿可参与讨论“想要什么玩具”,比如他们提出“想玩迷宫”,教师引导一起用纸箱、吸管设计路线,过程中鼓励表达想法(如“这里太绕了,改短一点吧”),既锻炼表达与合作,又让教具更贴合幼儿兴趣。
- 半成品材料激发创造:提供“空白风筝”(让幼儿涂鸦装饰)、“未完成的拼图”(补充图案),不限制玩法,允许幼儿“发明”新规则(如用积木当“棋子”玩自创游戏),呼应“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