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1-2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把控教学重难点需结合其认知特点,从“直观化、情境化、分步化”入手,具体方法如下:先明确“核心重难点”:聚焦“基础概念”与“思维起点”
低段数学的重难点并非“难题”,而是支撑后续学习的基础概念、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需优先明确:核心重点:如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意义、大小、组成)、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算理)、简单几何图形的特征(直观认识)、钟表整时/半时的认读、简单分类与统计(生活应用)等。常见难点:如“凑十法”的算理理解(而非单纯记算法)、“数的组成”与“加减法”的关联(如“5可以分成2和3”与“2+3=5”的互通)、“钟表指针”与“时间数值”的对应(尤其是非整时的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易混淆)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