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五年级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篮球基础技能与简单战术”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篮球运动为载体,依据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如运球、传球、投篮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 运动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篮球的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球、接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基本技术,并能在简单的比赛场景中运用。
2. 健康行为:通过篮球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体育品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学生在篮球活动中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遵守比赛规则,勇于拼搏,不怕困难。
(二)重难点
1. 重点: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如运球时的手部动作和身体协调、传球的准确性和力量控制、投篮的手型和出手角度等。
2. 难点:在运动中灵活运用所学技术,以及团队之间的配合和战术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围绕篮球的基础技能和简单战术展开。篮球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和团队性等特点。教材内容从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发展需求。通过学习篮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在之前的体育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篮球,但技术动作还不够规范和熟练。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运动能力和学习进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学习评价
1.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比赛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动作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 学习态度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 团队合作评价:在团队比赛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与队友的配合情况、沟通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原地运球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视频中运动员运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运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姿势、手部动作、球的落点等,并进行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3.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原地高运球、低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 游戏巩固(10分钟):组织“运球接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运球绕过标志杆后返回,与下一位同学击掌接力,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和竞争意识。
5. 总结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课时:行进间球
1. 复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移动中控制好球。
2. 讲解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