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每个孩子都敢“开口”“动手”?——聊聊师幼互动里的“隐形邀请”
每次组织集体活动,总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比如讲故事时都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做游戏时都敢大胆尝试。但实际常常是:有的孩子抢着说,有的却低着头;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躲在后面……
其实孩子“不参与”未必是“不想”,可能是怕说错、怕做不好,或者没跟上节奏。想和大家聊聊:在集体活动中,你用过哪些“悄悄鼓励”的办法,让内向的、慢热的孩子也愿意主动互动?
比如我在音乐活动中试过:给不爱开口的孩子递一个“小话筒”(玩具),轻声说“你试试对着它唱,它会保密哦”,很多孩子拿到后就敢小声跟着唱了;做手工时,对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先帮他捏个小形状,说“你看,我们合作的这个小动物还差个尾巴,你来试试?”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小技巧?比如一个眼神、一句悄悄话、一个小道具,就能让孩子放下顾虑?或者遇到过“怎么邀请都不参与”的情况,最后是怎么突破的?来分享那些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敢参与”的互动瞬间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