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兴趣与积累的实操方法
小学古诗文教学需打破“死记硬背”的模式,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韵律美与文化味,从而主动积累。据我语文教学的三十年实际,略加总结三法方法紧扣课堂实践,可操作性强:
一、用“韵律游戏”激活语言感知
- 吟唱入境:将古诗改编为儿歌或结合拍手、踏脚等节奏动作。如教《春晓》时,用“2/4拍”节奏拍手念诵,强调“花落知多少”的疑问语气,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韵律,降低记忆难度。
- 对比读玩:低年级采用“接龙读”(师生分句接读),中年级用“快慢读”(快读体会活泼感,慢读感受意境),高年级尝试“角色读”(如《池上》中模仿小娃的调皮语气),通过形式变化保持新鲜感。
二、借“具象体验”联通古今
- 场景还原:结合诗句设计微体验活动。学《静夜思》时,让学生在教室模拟“抬头看灯、低头沉思”的动作,说说自己想念的人;教《所见》时,让学生用代入法模仿牧童“闭口立”的姿势,猜测“他在怕什么”,用肢体语言理解情境。
- 视觉联结:引导学生为诗句画简笔画。如《望庐山瀑布》中,让学生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线条,对比“银河落九天”的想象画面,在绘画中理解夸张手法,同时将画作贴成“班级诗画墙”,增强成就感。
三、以“生活延伸”强化积累意愿
- 每日“诗配景”:利用课前3分钟,展示与当天天气、季节相关的诗句。如雨天念《春晓》“夜来风雨声”,秋天说《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发现古诗能“描述生活”,从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开始让学生准备积累本主动收集同类诗句。
- 家庭“诗互动”:布置亲子任务,如让学生教家长读诗、和家长比赛背诗,或用诗句记录家庭小事(如吃饭时说“谁知盘中餐”),让古诗文从课堂走进生活,积累自然发生。
这些方法通过“玩中学、用中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古诗文的趣味与价值,从“被动背诵”转为“主动积累”,逐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