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萍:
通过叶玮老师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新教材赋能教学,“走出舒适区,迈向舒展去”。新教材的使用不是简单的“换内容”,而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需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赋能者”。未来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素养导向”的理念,在吃透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灵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提升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使用建议: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突破。
培训中提到的教学实施建议,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1、深挖主题意义,设计单元整体教学:避免逐课割裂教学,应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听、说、读、写活动,设计连贯的境。在“环境保护”单元中,可先通过阅读了解环境问题,再通过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以书面报告或演讲形式输出,让语言学习服务于主题探究。2、善用情境创设,激活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音频、视频资源,创设真实或模拟的交际情境。比如在“购物”话题中,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讨价还价、询问需求的过程中掌握核心句型,提升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3、关注学生主体,优化评价方式: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互评、任务成果展示等,关注学生在语言运用、合作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针对性反馈。
4、拓展资源链接,丰富学习路径:教材只是教学的核心载体,可结合学生兴趣补充拓展资源,如推荐英文动画、科普短视频、简易读物等,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跨校、跨国的语言交流,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总之,这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理清了思路,也让我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带着这些收获不断探索、反思,让新教材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