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ratch入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核心是让他们感受到“编程是创造的工具,而非枯燥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 从“玩”开始:第一节课不教指令,先让学生打开Scratch自带的示例作品(如“迷宫”“打地鼠”),让他们操作、修改角色动作(比如把“地鼠”换成自己喜欢的动物),感受“改一改就能变出新玩法”的乐趣。
? 设计“即时反馈”任务:比如“让角色跳一支舞”(用造型切换+移动指令)、“给角色配台词”(添加声音积木),操作后马上能看到动画或听到效果,成就感来得快。
? 围绕爱好选题:如果学生喜欢动画,就教“制作一段小剧情”;喜欢追星,就做“偶像应援动画”;喜欢玩具,就设计“会动的机器人”角色。比如让喜欢奥特曼的学生用Scratch做“奥特曼打怪兽”的简单互动场景。
? 融入生活场景:比如“设计一个提醒喝水的小程序”(定时弹出文字)、“制作家庭旅行相册”(切换不同照片背景),让学生觉得编程能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 不限制“标准答案”:比如任务是“让角色从A点到B点”,允许学生用“走直线”“绕圈走”“跳着走”等不同方式完成,鼓励他们说“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有趣!”
? 留“个性化发挥”环节:每次任务结束后,加一个“自由修改时间”,比如“给你的角色换个颜色/加个特效/编一句专属台词”,让作品带上他们的个人印记。
? 课堂上搞“作品展示会”: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说说“我是怎么让角色动起来的”,其他同学可以提建议(比如“能不能让它走快点?”),形成互助氛围。
? 链接现实场景:比如把学生的作品投屏到教室屏幕,或者分享给家长,甚至参加简单的Scratch作品比赛,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创作能被别人看到和认可”。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从“被动学指令”变成“主动想创造”,自然会对Scratch产生持续的兴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