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强调打破单课时教学的局限性,将单元内的词汇、句型、对话、语篇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整合,使教学围绕统一主题和目标展开。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符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
单元主题是整体教学的 “灵魂”,需贯穿教学始终,统领所有教学内容。
-
深挖教材主题内涵: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如 “School Life”“Food”“Animals” 等),明确主题涵盖的核心概念和语言功能。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MY HOME” 单元,核心主题不仅是 “家庭房间”,更可延伸为 “描述房间物品”“谈论居住环境”“表达对家的情感”,使词汇(room, bed, desk 等)、句型(“Where is...? It's in/on...”“I have a...”)与语用目标形成关联。
-
绘制单元知识图谱:梳理单元内的语言要素(词汇、句型、语法)、技能目标(听、说、读、写)和文化渗透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与主题的联系。例如,“Weather” 单元可关联 “天气词汇(sunny, rainy)”“询问天气句型(How's the weather?)”“穿衣建议(You should wear...)”“不同地区天气文化” 等,让学生感知知识的整体性。
单元整体目标需分解为清晰的课时子目标,确保每节课既独立成篇,又服务于单元总目标,形成 “螺旋上升” 的学习路径。
-
单元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从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四方面制定。例如,三年级下册 “At the Zoo” 单元总目标可设定为:能运用动物词汇和特征描述句型(It's.../It has...)进行对话;了解不同国家对动物的文化寓意;通过观察对比动物特征培养逻辑思维;在游戏中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
课时目标体现递进性:
-
第一课时:聚焦 “动物词汇认读”+“简单识别(What's this? It's a...)”,为后续表达铺垫;
-
第二课时:进阶到 “用大小特征描述动物(It's big/small)”,渗透比较思维;
-
第三课时:拓展到 “描述身体部位特征(It has a long nose)”,区分 is/has 用法;
-
第四课时:综合运用所学进行 “动物园情境对话”,实现语言输出。
打破教材内容的 “线性排列”,根据教学目标对单元内的对话、词汇、活动等进行重组、补充或拓展,让语言学习更贴近真实生活。
-
重组教材板块:将 “Let's learn”(词汇)与 “Let's talk”(对话)结合,先在对话情境中感知词汇含义,再通过词汇练习巩固对话表达。例如,“Shopping” 单元可先呈现购物对话,让学生在 “买东西” 的情境中自然接触 “apple, banana” 等词汇,再单独强化词汇认读。
-
补充多元教学资源:引入与主题相关的绘本、儿歌、短视频等,丰富输入形式。例如,“Festivals” 单元可补充 “Christmas”“Spring Festival” 的对比绘本,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文化差异;“Transportation” 单元可加入交通工具声音儿歌,帮助学生通过韵律记忆词汇。
-
设计跨学科任务:结合美术、数学、科学等学科内容,让语言学习更具综合性。例如,“Colors” 单元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绘制的彩虹(美术 + 英语);“Numbers” 单元可通过 “用英语数教室里的桌椅” 练习数字(数学 + 英语)。
以 “单元大任务” 为驱动,设计贯穿全单元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语言,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
设定单元大任务:任务需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例如,“My School” 单元可设定大任务 “制作班级‘校园导游手册’”,学生需在课时中逐步完成:
-
课时 1:学习 “校园场所词汇(classroom, library)”,为手册收集 “地点素材”;
-
课时 2:练习 “描述场所功能(We read books in the library)”,撰写手册文字;
-
课时 3:小组合作设计手册版式,用英语标注图片;
-
课时 4:以 “小导游” 身份用英语介绍校园,展示手册。
-
活动形式兼顾多样性与连贯性:每课时活动需围绕大任务展开,同时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Food” 单元可通过 “‘美食街’闯关” 串联课时:第一关 “认读食材卡”(词汇),第二关 “模拟点餐对话”(句型),第三关 “给食物分类”(思维),第四关 “制作简易菜单”(综合运用)。
单元整体教学评价需突破 “期末一张卷” 的模式,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
过程性评价贯穿单元:通过 “课堂观察记录表”“小组互评表”“个人成长档案” 等,记录学生在词汇认读、对话参与、任务完成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 “Animals” 单元中,对学生在 “动物特征描述比赛”“角色扮演动物园管理员” 中的语言运用、合作态度进行即时反馈。
-
终结性评价聚焦综合运用:以单元大任务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辅以结构化测试。例如,“Weather” 单元可通过 “天气预报员” 情境表演(评价语言输出)+“天气日记书写”(评价读写能力)+“词汇句型测试”(评价知识掌握)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感受到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
-
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Family” 单元让学生先自评 “是否能流利介绍家人”,再小组互评 “描述是否具体”,最后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需注重语境的连贯性和真实性,帮助学生实现 “学用结合”。
-
构建单元连贯情境:将单元所有内容融入一个 “大情境” 中。例如,“Travel” 单元可设定 “班级计划去旅行” 的情境:
-
课时 1:“讨论旅行地点”(学习地点词汇);
-
课时 2:“准备旅行物品”(练习 “需要什么” 句型:I need a bag.);
-
课时 3:“描述旅行见闻”(运用 “看到什么” 表达:I see a lake.)。
-
链接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用任务。例如,“Food” 单元可组织 “班级美食节”,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带来的食物(This is a hamburger. It's delicious.);“Birthday” 单元可让学生用英语制作生日贺卡,写上祝福语(Happy birthday! I like your gif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