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
- 专属空间:设置安静、舒适的角落(如铺地毯的阅读角、小帐篷),减少干扰,让幼儿感到放松,愿意主动表达。
- 时机选择:避开集体活动或幼儿情绪激动时,可利用区域活动、餐后、离园前等碎片化时间,或在幼儿主动发起话题时及时回应。
二、用肢体与语言传递专注
- 肢体信号:蹲下来与幼儿平视,保持微笑,眼神专注,偶尔点头或轻拍肩膀,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在认真听我说话”。
- 语言回应:避免打断,用“嗯,然后呢?”“你当时一定很开心吧?”等话语鼓励幼儿继续说,重复幼儿的关键词(如“你说积木倒了,有点难过?”),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达被理解。
三、关注“背后的意义”,深度倾听
- 理解行为背后的表达:当幼儿说“我不想画画”时,不急于否定,而是追问“是觉得有点难,还是想玩别的呀?”,挖掘真实需求。
- 接纳“不完整表达”:幼儿可能用肢体、表情或零碎的词语表达,比如指着玩具说“坏了”,老师可以帮他补充“你是说这个玩具坏了,想让老师修修吗?”,既理解意思,又帮他梳理语言。
四、以回应促进互动,强化表达欲
- 延续话题:根据幼儿的内容拓展,比如幼儿说“我家有只猫”,可以问“它是什么颜色的?会做什么有趣的事呀?”,引导幼儿更详细地描述。
- 反馈与行动结合:如果幼儿分享“我想在自然角种向日葵”,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棒,我们明天一起准备种子吧”,让幼儿感受到“说出来的话有意义”,增强表达动力。
五、避免“倾听误区”
高效的一对一倾听,核心是“把幼儿放在中心”,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不仅能建立信任,还能帮助老师更精准地支持幼儿的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