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文本解读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通过文本解读培养学生全球视野,需以英语教材或拓展阅读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多元文化、形成辩证思维,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下从教学策略、实施步骤及案例角度,阐述具体方法:
一、挖掘文本中的多元文化元素
1. 对比文化差异:选取涉及不同国家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文本,如英美节日习俗(感恩节、圣诞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文化符号(如感恩节火鸡、中国月饼)背后的意义,思考文化差异产生的历史、地理原因,避免文化偏见。
2. 剖析普世价值:解读包含环保、和平、平等主题的文本时,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全球共性问题。例如,学习关于气候变化的英文报道后,组织学生讨论各国应对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责任。
二、设计深度提问,培养辩证思维
1. 开放性问题引导:提出“文本中的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文化?”“如果角色来自不同国家,会有怎样不同的选择?”等问题。例如,在分析《小王子》英文片段时,让学生思考小王子在不同星球的经历如何映射现实世界中的价值观冲突。
2. 批判性分析:鼓励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隐性立场。如阅读西方媒体对国际事件的报道时,引导学生思考报道角度是否存在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延伸文本内容,链接真实世界
1. 项目式学习(PBL):围绕文本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例如,学习关于“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文章后,学生分组调研不同国家的水资源现状,用英语制作对比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增强社会责任感。
2. 跨文化交流活动:利用线上工具与国外学生共读同一文本,开展云端讨论。如共读英文绘本《我们的世界》后,两国学生分享对“家”的理解,促进文化共情。
四、典型教学案例
文本: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人工智能(AI)”的阅读文章
教学步骤:
1. 表层理解:梳理文本中AI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积累相关词汇与表达。
2. 深层探究:提出问题“AI的普及是否会加剧全球数字鸿沟?”“不同国家在AI伦理方面的政策有何差异?”,引导学生结合新闻报道分析。
3. 实践拓展:布置任务“为联合国AI发展峰会撰写英文提案”,要求学生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同视角提出建议,培养全球协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观察学生是否能从多元视角分析问题,记录其文化敏感度的提升。
- 成果性评价:以项目报告、辩论表现为依据,评估学生能否用英语表达对全球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进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