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从”心理建设、教学方法、课堂环境、目标设定”等多维度入手,打破“畏难 逃避 落后 更畏难”的恶性循环。以下是一些系统化的策略:
一、心理建设:消除恐惧,重建信心
1. 接纳情绪,共情沟通
明确告诉学生:“数学难是正常的,感到挫败不丢人,我们一起找方法。”
避免负面标签(如“笨”“懒”),强调“暂时性困难”。
2. 挖掘闪光点,制造小成功
发现学生其他优势(如动手能力、表达清晰),迁移到数学场景(如用实物演示几何问题)。
设计“低门槛挑战”
给单一知识点的超基础题(如纯数字计算),确保正确后逐步增加复杂度;
批改时优先标记做对的步骤(如“这一步思路很棒!”)。
3. 重塑数学认知
关联生活:用购物折扣讲百分比,用游戏概率讲统计;
展示数学的“工具性”:如编程、建筑设计中的数学应用视频。
二、教学方法:降低认知负荷,提升参与感
1. 课堂分层教学
基础组 :聚焦概念理解和模仿练习(如套用公式解题);
进阶组 :补充变式题(如改变条件);
任务差异化 :同一问题设置阶梯任务(后进生完成前两问即可)。
2. 可视化与具象化
用数轴、积木、剪纸演示抽象概念(如负数运算、立体展开图);
动态软件辅助:GeoGebra演示函数图像变化,
三、课堂环境:营造安全感和归属感
1. 建立互助机制
“三人小组”制 :1名后进生+2名中等生(避免优生代劳),明确分工(如A读题、B列式、C计算);
匿名提问箱 :学生随时投递问题,课上集中解答。
2. 容错式课堂文化
将错误转化为资源:“小明的解法虽然结果错,但第一步的思路给了我们启发……”;
定期开展“找茬大赛”:展示典型错题,集体分析错误原因。
四、激励机制:让进步“看得见”
1. 过程性评价
用 成长记录表 替代分数排名:
| 日期 | 课堂参与 | 作业态度 | 小测进步点 |
| 5.10 | 主动回答1次 | 全完成 | 计算错误减少 |
2. 游戏化激励
积分徽章系统 :
完成基础作业 → +1星
订正全对 → +2星
帮助同学 → +3星
积累10星兑换“免作业券”/座位选择权。
五、家校协同:打破孤立感
1. 给家长的具体行动指南
禁止说:“你怎么又不及格?”
建议说:“今天数学课有什么新发现?需要我帮你查资料吗?”
每日任务:家长签字时 只检查完成度,不检查正确率 (减轻压力)。
2. 资源包支持
为家长提供:
基础题题库(供孩子巩固);
数学纪录片清单(如《数学大谜思》);
错题整理模板。
六、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虚假鼓励” :不说空洞的“加油”,而是说“你上次应用题列式很完整,这次试试独立解方程”。
警惕“时间陷阱” :不要求后进生熬夜刷题,重在 每天15分钟专注练习 ;
关联未来目标 :帮学生找到数学与理想职业的联系(如想开奶茶店需计算成本利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