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题 |
实验一 显微镜的操作 |
|||||
学科 |
高中生物 |
年级 |
高一年级 |
时长 |
40分钟 |
|
背景 分析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因此,本节课应准备好足够的显微镜供学生实验使用。 |
|||||
学习 目标 |
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
|||||
问题 框架 |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
|||||
方法 策略 |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
|||||
教学活动设计 |
||||||
课前学习活动
|
活动目标 |
学习要求 |
||||
|
利用课本及网上资源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
|||||
支撑材料 |
准备显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梢物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 |
|||||
课堂教学活动 |
活动目标 |
步 骤 |
||||
|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
(一)、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2个凸透镜成像。物体在物镜一二倍焦距之间使物体呈一个放大的实象,这个实象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目镜再呈一个放大的虚象,进人眼。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教师按照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的顺序对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及结构进行讲解。 机械部分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6)镜台(载物台) (7)调节器:1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2)集光器(聚光器) (1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x、10x或15x符号以表 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x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x”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x”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x”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2、以小组为单位,看书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三)、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教师指示各个不同部位,由学生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再试一试,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四)、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五)、练习用显微镜进行实际观察 学生按小组进行操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和预先准备好的永久装片,并巡视,发现普谝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最后进行提问: 1、将观察到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看朝哪个方向移动,这说明了什么? 2、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 3、变换不同的目镜和物镜进行观察,看看物象有什么变化? 4、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5、看到的物像究意被放大了多少倍? (六)、实验整理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置,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
|
|||||
支撑材料 |
显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梢物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 |
|||||
板书设计 |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 (一)、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三)、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四)、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五)、练习用显微镜进行实际观察 (六)、实验整理 |
|||||
评价设计 |
本设计按生物新课标要求,重在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同时获得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点的学习按照“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一归纳总结一得出结论一灵活运用”的过程开展,力求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目标、获得能力。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及道德品质。 |
|||||
课后作业(活动) |
活动目标 |
作业(活动)要求 |
||||
|
提交实验报告册,完成《学习与测评》P20页相应练习 |
|||||
支撑材料 |
实验报告册,《学习与测评》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