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常以单纯的训练为主要路径,有时也会辅助一些体
育比赛来帮助学生提高锻炼的成效。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合,小学生天
生喜欢游戏活动,对于单纯的体育训练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一旦将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就
能得到学生的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游戏化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游戏化教
学通过将竞技与趣味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参与锻炼的
积极性,能够明显提升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
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在传统照本宣科式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规定的训练流程中没有拓展和创新的机会,导致感受不
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疲于应付,毫无乐趣可言。但是,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
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运动被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训练强度比较大的项
目,因为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体育训练,降低了训练的难度与
强度,增强了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素质
终身体育运动素质是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学生积极健康人生成长的关键举措。但是对
于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锻炼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单纯的跑步、
打羽毛球、跳绳等项目运动非常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将最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孩子喜
欢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在亲子游戏中带领孩子一起完成运动。久而久之,学生既提高了日常体育锻
炼的能力,也培养了日常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素质教育背景,转变体育课堂教学理念
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助力体育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必须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积极转变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观念,快速树立“利于开展体育素质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利于培养
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理念。一是从教学理念上重视体育素质教学,将体育素质教学与体育游戏教学
有机结合,以体育游戏教学为载体,发挥体育素质教学的作用。二是从教学模式上转变传统的体育教
学观念,深入贯彻落实“为学生减负”的理念,以体育游戏教学为体育学习减负。三是一线体育教师和
教学管理者应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配合,为体育游戏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设计游戏形式,丰富游戏内容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游戏内容进行多样化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具体课程要求确定好游戏的主题和类型。在设计
游戏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
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比赛结合起来。例如,小学阶段体育项目有跑步、跳远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对
学生体能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趣味体育比赛活动方案:在运动会开始前让学生进
行 100 米比赛,按照学校制定的规则跑完 100 米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小红旗,最后跑完所有项目并
且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小红旗。通过这样丰富的游戏内容形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
胜心和积极性,学生也就更愿意参与到训练中去。
(三)运用游戏开展基础训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一些体育技能,单独引入课堂教学是很难取得成果的。每种教学游戏都必须
根据教学和教材的需要设计,巧妙地结合一些无聊的运动和学生喜爱的游戏,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特
点。教师如果把体育技能培养的困难与重点体育游戏的设计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感官,有效地
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和优先事项,最后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体育技能,达到体育技能培养的目的。教学的
目的是“教”,手段是“玩”。游戏设计必须树立质量意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游戏时,
要注意不断地为学生引入新的感情。课堂教学中游戏过程越新颖,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越高。运动
耐力赛是一项长时间的跑步活动。因为抵抗是苦、累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常常害怕,给教师的教学带
来很大不便。所以在耐力赛的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进行训练。例如,当教师教学生跑步时,困
难和目标是跑步时要确保手臂弯曲的角度以及前后手臂的摆动有所提高。讲解基本要求后,教师可以
设计一个游戏,即要求两名学生为一个组,每个组同时进行游戏。两名学生分别站在 a 点和 b 点,在
听到教师的命令后,学生从 a 点迅速跑到 b 点,当他们到达 b 点时,他们与 b 点的学生握手,b 点的
学生迅速跑到 a 点,来回 5 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