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谋划课型、课时
罗晓晖老师曾将高中课型分为七种:预习课、文本分析课、评价鉴赏课、文学史课、训练课、综合实践课、学科阅读课。作为普通初中老师,我们当然无法做到如专家那般学理结合、细致周到,但可以简单粗暴地将自己的课型分类,以调和学生与老师的教、学节奏,达到同频共振。固定时间、固定课型,例如每周三连堂一定是写作指导加限时写作,每周四下午一定是习题课,其它时间灵活安排阅读课、综合学习课等,这样教学就形成了节律,学生适应了这样的节律,什么时间大致要学习什么内容,内心一清二楚,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二、课前明确学习任务
要培养负责任的学习者,我们必须增强和学生的共同体意识。每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提前板书在黑板上,或者口头告知,确保学生心中有数,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里可以理解为,大势在握,决胜千里。其实,不只是每节课的计划、任务,阶段性的计划、任务我们也可以提前和学生分享,学期任务安排、月度任务、周任务,始终保持和学生沟通对话,确信我们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确信我们一直在路上。
三、课堂前5分钟,提出核心问题
一个人是否会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件开始前5分钟,其能否进入状态并投入思考。基于此,课堂上,如果我们想“先发制人、引人入胜”,就必须在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内进入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或任务,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当然,由于语文课型的限制,我们可能无法做到每节课都迅速入境,但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无疑是提高效率的可探路径。
四、课堂上充分暴露问题
富有安全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自曝弱点,且其确信是在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研究未知,是在慎思解惑,而不会担心自己行为受到指责或谤讥。毋庸置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老师是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学生,常使用“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的引导语,消除了学生畏惧暴露问题的心理之后,我们需要借助精心设置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逻辑层进的教学环节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盲点、思维运行的卡壳点、行之可至的生长点。课堂上学生暴露的问题越多,我们的教学才会越有针对性,学生的成长才越能看得见。
如何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课堂上学生必须动笔,分享、碰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变式,再解决问题,如此往复,进而形成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知,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图式。
五、给课堂神游者单独布置任务
课堂上总会有“故国神游者”,这些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以为课堂学习任务已经不在话下,一类是视课堂内容为天外之物。倘若这些学生静静神游,倒也有闲云野鹤的趣味,然怕的是自控力不强者,总想额外逗逗这个、拉拉那个,不但会影响旁边同学,还可能形成蜜蜂小团体,影响课堂整体纪律。或许这类学生总让我们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但神游,原因多样,抛开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因素,对于课堂上“游手好闲”的同学,不论三七二十一,先“动起手”来再说。会学习的同学,不仅会动脑,更会动手。古诗词还不会背?来,肌肉记忆,两遍。字词不会写?无妨,来,找出出处,一笔一划写……笑容暖暖,阳光浅浅,只要动起手来,哪一个学生不可爱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