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创新作文不再局限于“文字优美”或“结构完整”,而是更强调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积淀、实践意识和个性表达,让作文成为展现综合素养的载体。以下从核心素养与创新作文的关联、写作要点及实践方向展开说明:
一、核心素养与创新作文的内在关联
核心素养聚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对应到作文中体现为:
- 文化基础:要求作文有文化积淀(如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与活用)、理性思考(逻辑清晰、观点有依据);
- 自主发展:强调作文中展现独立思考、个性表达(拒绝套路化)、问题解决意识;
- 社会参与:鼓励作文关注现实、关联生活,体现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
二、核心素养下创新作文的写作要点
1. 主题创新:从“小我”到“大我”,关联现实与成长
- 跳出“亲情、友情、校园”等常规主题的表层叙事,挖掘深层价值。例如:
- 写“环保”,不止于“捡垃圾”,可结合“双碳目标”谈青少年的低碳实践;
- 写“传统文化”,不止于“包饺子、穿汉服”,可探讨“非遗技艺在现代的创新传承”(如故宫文创、传统戏曲年轻化改编)。
- 主题需体现思辨性:不局限于“非黑即白”,而是展现对复杂问题的多元思考(如“科技发展与人文温度的平衡”“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2. 思维创新:拒绝“套路化”,强化逻辑与想象力
- 逻辑思维: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替代“总—分—总”模板,通过数据、案例、推理支撑观点(如议论文中用“现象归因—影响分析—对策建议”展开)。
- 创新思维:打破常规视角,用“反向思考”“跨界联想”拓展思路。例如:
- 以“AI的视角”写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 用“历史人物穿越到现代”的故事,探讨传统与当下的碰撞(如“苏轼遇见外卖小哥”)。
- 想象力落地:想象需基于现实逻辑,避免空洞虚构。比如写“未来生活”,可结合“5G、人工智能”的现有发展趋势,设想具体场景(如“未来课堂的个性化学习”)。
3. 内容创新:扎根生活,融入实践与文化积淀
- 生活化素材:从真实经历、社会观察中提炼素材,避免套用“万能事例”。例如:
- 记录一次“社区志愿服务”的细节与感悟,体现“责任担当”;
- 观察“老字号店铺的转型”,分析“传统与创新的共生”。
- 文化融入:在作文中自然渗透文化理解,如引用经典名言、化用诗词意境,或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如用家乡的民俗故事阐释“传承”主题)。
4. 表达创新:个性鲜明,形式服务于内容
- 语言风格:拒绝“华丽辞藻堆砌”,追求“精准、生动、有个性”。可以是平实真诚的叙事(如日记体、书信体),也可以是活泼灵动的表达(如对话体、访谈录)。
- 形式灵活: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文体,甚至尝试“跨文体写作”。例如:
- 用“实验报告”格式写“校园植物生长观察”(体现科学探究素养);
- 用“剧本片段”展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抉择(体现历史解释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创新作文的实践方向
1. 立足“真实情境”:让写作对接生活问题,如“给市长写一封关于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的建议信”“为班级科技节设计活动方案并阐述理念”。
2. 强化“过程体验”:写作前通过调研、实践积累素材,例如写“家乡的变迁”前,采访长辈、收集老照片,让作文有真实细节支撑。
3. 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即使观点不完美,只要有思考、有依据,就应给予肯定(如允许对“经典观点”提出合理质疑)。
核心素养下的创新作文,本质是“以写育人”——通过写作让学生学会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表达自我,最终实现“文字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