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如何通过文本教学厚植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而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相关素材——从描绘多民族生活的散文,到体现家国情怀的诗词,再到展现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故事等。
但如何避免生硬说教,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自然感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意呢?想请各位老师结合具体课文(比如《木兰诗》体现的家国担当等),聊聊:
- 你会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民族文化交融点或家国情怀元素?
- 有没有试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整体性?
- 在拓展阅读或写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发展、国家命运相联系?
期待大家分享具体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案例,让语文课堂成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