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树立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在全球化浪潮与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肩负着人生启蒙重任的幼儿园教师而言,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并自觉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角色,不仅关乎个人职业素养,更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根基的培育。
一、 为何幼儿园教师必须树立文化自信
1. 启蒙者的关键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萌芽的起点。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文化态度,无形中塑造着幼儿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最初认知。教师的文化自信,是向幼儿传递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前提。
2. 抵御文化虚无,守护精神家园,面对信息爆炸和各种思潮的冲击,幼儿并非生活在真空。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文化立场,才能有效甄别、筛选、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帮助幼儿在启蒙阶段就打下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
3.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如仁爱、诚信、孝亲、礼仪、勤俭、和合等)和育人智慧。教师只有真正认同并内化这些价值,才能将其自然、生动、有效地融入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的品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尊严: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赋予教师更饱满的教育热情、更清晰的教育方向感和更强的职业价值感,使其在教育实践中更具底气和魅力。
二、 幼儿园教师如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刻,而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相契合:
1. 内化于心: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涵养:
主动学习: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节选、古诗词、成语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民间艺术、传统美德故事等),理解其精髓和时代价值。
提升鉴赏力:培养对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戏曲、民乐)、民俗、节庆等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感受其独特魅力。
反思与实践: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身修养,践行传统美德,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可感可知的榜样。
2. 外化于行: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环境创设:打造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班级环境。如:设置“国风角”(展示书法、国画、青花瓷、剪纸、传统玩具等)、悬挂传统节日装饰、使用具有中国风的物品等,让环境“说话”。
一日生活渗透
礼仪教育:在日常问候、用餐、活动等环节融入“礼”的规范,如作揖、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谦让等。
节庆活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团圆、敬老、感恩、自然时序、爱国情怀等),组织丰富多彩、体验式的庆祝活动(做灯笼、包粽子、赏月、登高、诵读相关诗词等),避免流于形式。
饮食文化:结合餐点,简单介绍传统饮食文化及节约粮食的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领域教学融合
语言领域:精选适合幼儿的经典古诗词、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童谣进行诵读、讲述和表演,感受汉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艺术领域:开展中国画、书法启蒙体验、剪纸、泥塑、京剧脸谱绘画、民族音乐欣赏与简单演奏(如打击乐)、民族舞蹈学习等活动。
社会领域,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传统美德(孝亲、友爱、诚信、勇敢、勤劳等),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
健康领域:引入简单的传统体育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了解中医养生的简单常识(如节气变化注意保暖)。
科学领域: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自然变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如节气与农事、物候的关系)。
区域活动:设置传统文化相关的区域,如:书法绘画区、民间工艺制作区(剪纸、编织)、传统戏剧表演区、茶艺体验区、棋艺区(简单围棋、象棋)、传统建筑搭建区(利用积木搭建亭台楼阁)等。
3. 创新方法:让传统“活”起来、“趣”起来
游戏化:将传统文化知识、礼仪、故事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
故事化:用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故事讲述传统文化和美德。
体验化:强调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如包饺子、做月饼、写福字、画脸谱),避免单纯说教。
现代化表达:运用绘本、动画、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以更贴近幼儿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
本土化结合:挖掘本地(如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非遗项目(如扎染、刺绣、民族歌舞、地方戏曲),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使传承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三、 传承的智慧:避免误区
切忌形式化、表面化:避免仅仅追求穿汉服、背古诗的数量,而忽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切忌生搬硬套、脱离幼儿: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避免过于深奥或枯燥。
切忌厚古薄今、排斥其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并注重与现代社会、现代价值的连接。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非复古。
注重家园协同,引导家长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和补充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
幼儿园教师作为文化启蒙的“点灯人”,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播撒在幼儿心田,需要教师自身的热爱、学习、内省与智慧。唯有教师真正成为自信的传承者,才能培养出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血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这份传承,始于幼学,功在千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