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谭美英2023/6/15分类: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灵山县金龙中学

谭美英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选自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在本章中起核心、纽带的作用。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真正体现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2)学会表述和分析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归纳,加强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对CO2的性质有所了解,知道CO2能灭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二)能力储备:学生已学习过氧气、氢气的制备,实验技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缺乏自主设计并完成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三)心理特征: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对化学有强烈的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教师为辅助,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课堂共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观察实物,归纳物性;实验探究,认识新知;课后思考,启发思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课新课

话说狄大人和元芳外出办案时,途经一偏僻的山村听闻村后山的山洞里有屠狗妖,通过村民口述得知:“这个山洞人进去没事,但狗进去都死亡了。”村里因此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元芳经过一番探查后不负狄大人所托把屠狗妖抓到的酒葫芦中。现在它就在矿泉水瓶中,请同学们分组实验,自主探究,用实验证明屠狗妖的本来面目就是二氧化碳,力破谣言。

观察图片,参与讨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以达让到学生主动探究、认真学习的效果

【观察实物,归纳物性】

指导学生制备并收集CO2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

认真观察并记录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

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

[实验5-5]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和引导

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实验成果,真思考研究新的方案、积极发言。

培养创新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归纳整合

引导学生通过以上实验归纳CO2的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CO2的性质。

由事物的现象归纳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实验。

合作交流、积极发言。

培养分析等能力

接着通过二氧化碳的真情告白,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记忆,然后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后思考、启发思维

落实知识,学会运用,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化学问题,及时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回答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五、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

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 CO2

4.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   + H2O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