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认识面积》

黎春艳2024/7/18分类: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课名

《认识面积》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

章节

2单元第1小节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动手操作,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

2.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学习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位过度到二维,面积的认识是关系到后续的进一步学习。面积和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我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动起来,在操作中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主要措施:本节课我注重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建立学生的面积概念:

一、结合实物摸一摸物体的面、再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涂一涂平面图形的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在操作活动中感受面积有大小,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尊重经验,引导方法,强化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我设计了三组物体的面比大小,由浅入深的引发了学生的对面积的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出示了一组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很快就知道了答案。随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明确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资源,并且给这一种比较的方法取了一个名字“观察法”,再一次自然的架构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随后,我引导学生比较手掌面的大小。学生自然想到了重叠的方法,我再次引导学生总结“重叠法”。学生借助活动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初步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利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的面积的大小是浅表性思维活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呢,有挑战性任务驱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又出示了一组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前面的两种方法对于现在的比较来说都不是良策了,怎么办呢?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拿出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启发学生可以用学生来帮忙。出示了学具操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和班级的交流,得出可以用利用学具摆一摆来间接比较大小,用的学具个数多,面积就大。学生还在操作中,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为下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几何意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0-1'50"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给相片装相框、镶玻璃

跟老师互动交流

1、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呈现相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子白板里面的数学资源—长方形,形象展示装相框的过程。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50"-4'43"

结合实物感受物体的面,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说:生活中物体的表面。

2.摸一摸物体的表面

3.结合实物说它的面积

说一说、摸一摸

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白板上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教学内容,为下一步抽象出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4'44"-8'40"

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1.结合具体的平面图形说一说它的面积。

2.涂一涂平面图形的面积

说一说,涂一涂并在展台展示交流

利用白板数学资源里面的几何图形素材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画长方形、正方形,不用翻页,同一页面内可以看到所有的素材,便于后面学生进行概念的概括。

概括面积的概念

 

 

8'40"-9'50"

概括面积的概念

学生先尝试概括,老师再引导规范表达并板书

说一说

比较面积的大小

 

 

 

 

 

 

 

 

 

 

 

 

9'50"-34'14"

知道并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重叠、借助小图形、方格图

1.出示4组面,让学生比较面积大小,前3组很容易区分,学生快速想到观察、重叠法。

2.对于难以用观察和重叠比较面积的一组,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3.师介绍补充方格图法

1.说一说可以怎样比。2.同桌用手掌比一比。3.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展台上跟全班交流。

1.利用了白板的书写功能,适时板书关键词,使教学内容更形象。

2.利用了白板的拖动功能,把长方形、正方形进行重叠,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求知欲望。

3.利用实物展台形象地呈现了学生小组活动的全过程,有良好的展示作用。

4.利用资源包里面的方格图素材,形象展示了方格图比大小的方法,弥补了学生没有透明方格纸学具的遗憾,更好地切合了教材的内容及要求。

练习巩固

 

 

 

 

 

 

 

34'14"-40'45"

巩固所学知识

1.利用方格图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

2.利用方格图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指定面积的平面图形。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做,然后上台汇报交流。

1.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及时看到结果,了解自己的对错。

2.学生利用白板的画图功能,交互式地呈现了自己的解题过程,让大家清晰明了地了解其解题思路。

六、教学流程图

给相框装玻璃的生活情境引出面积——揭示课题——认识物体的面积(摸、说)——小结——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说、涂色)——概括面积的概念——先自学再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借助小图形)——小结——师介绍方格纸法——学生试一试——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全课总结。

上一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