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俄国的改革

李鸿祥2023/6/12分类:教学设计

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鸿祥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2.深入贯彻初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

3.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17-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巩固时期,受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农奴制盛行的俄国在近代化浪潮的影响下进行了追赶式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农奴制,但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1861年改革,虽然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但最终使俄国逐渐转变为一个近代化国家。两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1861年改革,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和扩大的典型事件之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作了一定铺垫。

2.学生多为寄宿制学生,缺少收集课外知识和资料的时间,鉴于此,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资料(视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由浅而深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对比学习。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认知提示: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培养合作探究、对比、归纳概括及自学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看《9—16世纪俄国发展简史》视频,抢答问题;通过对比,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把握其目的和内容,创设情境,探究其影响;利用表格,对比两次改革的异同点,在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废除农奴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通过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

(二)教学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等。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自主学习等

板书设计

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勇敢地散播文明 ——彼得一世改革

(一)、俄国发展简史(9世纪末至16世纪中期)

(二)、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目的、措施、影响、性质)

二、一切都翻了个身 ——废除农奴制

(原因、目的、措施、性质、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暖场歌曲《俄罗斯大地万古流芳》。

刚才的歌曲是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大地、俄罗斯历史上著名英雄人物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歌颂。其实,在俄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PPT展示马克思、赫尔岑、等名人对彼得一世的评语。

 

 

 

 

 

 

猜猜看这些名人名言说的是谁?

 

 

 

 

 

 

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激发其好奇心理。

第一篇章:

勇敢的散播文明(彼得一世改革)

 

 

 

 

 

 

 

 

 

 

 

 

 

 

 

 

 

简介彼得一世。

利用普希金在《斯坦司》中的诗句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散播着文明。引入第一篇章:勇敢的散播文明(彼得一世改革)。

 

 

(一)俄国发展简史

视频展示9世纪末至16世纪中期俄国发展简史。

 

观看视频,学生抢答预设问题。

 

培养时空观念,活跃课堂气氛。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关注的重点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俄国,因为此段时间俄国进行了两次影响巨大的改革。

 

 

(二)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提问: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开始)前夕俄国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而此时西欧主要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展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

链接《俄国农奴制》

 

 

展示《大国崛起》解说词和西欧地图。

 

 

据所学知识,思考彼得一世改革前西欧的经济与社会状况。

 

 

 

 

看书上对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情况的介绍。

学生齐读《俄国农奴制》,并自己阅读P6“相关史事”。

学生阅读PPT中对西欧的简介。

 

 

 

 

 

 

 

 

 

认识农奴制下的俄国社会的落后性。

 

 

培养学生前后知识联系的能力。通过与西欧的对比,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为这次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作一定铺垫。

 

2.目的

展示改革目的。

 

阅读P7“相关史事”。

 

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提升为国奉献的情怀。

3.改革措施

提问:阅读教材P7内容,指出彼得一世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并简要归纳其具体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P7第一段内容,并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改革的影响

设问:参观展览馆之“彼得一世展厅” ,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通过对“彼得一世展厅”的三个部分“展品”的参观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贯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合作探究、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以及一分为二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渡:彼得一世之后的俄国是怎样的情况呢?同学们自己看看P8第一段“相关史事”了解一下。

学生阅读P8第一段有关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相关史事”。

了解彼得一世后俄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农奴制的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章:

一切都翻了个身 (废除农奴制)

过渡:PPT显示19世纪304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

利用表格展示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对比俄国与西欧的经济发展情况后,思考俄国落后的原因。

 

 

培养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分析能力。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引入: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导致俄国落后于西方,激化社会矛盾,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导出第二篇章:一切都翻了个身 (废除农奴制)。

 

 

简介亚历山大二世。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展示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对比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废除农奴制”这一目,并完成表格中的空白之处。

 

 

注:教师提前把“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主要内容、性质、重要影响、局限性等相关子目的知识进行超链接,如若学生有疑问,教师可利用超链接的PPT 进行直观解释。

 

自主学习“废除农奴制”后完成表格(见PPT第24张),若有疑问之处,可与同学或老师互动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对比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培养其知识牵引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展示思维导图并解说:17世纪,农奴制制约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彼得一世通过改革,增强了俄国军事、经济实力,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但他加强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虽保留了一些残余,但大大推动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两次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尽力避免教学方式的单调重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