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光的折射
黄洪博2023/6/11分类: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课题 |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 |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执教者 |
黄洪博 (陆川县初级中学) |
|||
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的前提下进行的,光的反射与折射同属于重要的光学现象,而光的折射是为理解第五章透镜成像作知识铺垫,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知识储备。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
学情分析 |
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逻辑思维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我以学生身边生活经验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可以更快的进入我的课堂。而他们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知识,拥有简单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再学习光的另一个光现象光的折射就显得轻车熟路了。 |
|||||
教学与评价目标 |
(1)物理观念: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几个名词;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科学思维:经历观看演示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3)科学探究: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教学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去研究问题的习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
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路可逆。 教学难点:知道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
|||||
教学方法 |
针对我的学生的特点,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要求,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实验法。 采用了“激-探-悟-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评价 |
设计意图 |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
先播放古诗《钓鱼湾》视频,强调为什么“潭清疑水浅”?再播放学生野外戏水“这里水很浅”溺亡视频,及统计的溺亡数据。 |
播放视频。抛出问题: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
用视频把学生带到我创设的物理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情景交融的境界。视觉效果明显 |
创设物理情境,用身边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
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往装有适量水的宽口碗中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从侧面观察现象。 |
演示实验“折射断筷”,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板书:光的折射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直筷子,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学生也更乐于学习物理。 |
||
视频播放光的折射现象
认识新概念:折射光线,折射角 |
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并指出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 |
学生效仿光的反射去指认光的折射里的概念 |
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更清晰地看清楚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减小待会分组实验时的盲目性。 |
|||
板书:1、光的折射现象 |
||||||
指引学生观看课本,强调概念并板书:2、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
学生观看课本 81页的图4.4-1及4.4-2 |
带领学生强化正确知识理念,初步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效果。 |
让学生见识物理实验现象的魅力,并准确认识新概念 |
|||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用课件呈现六个启发性问题。 |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光折射的特点,并通过讨论,组织语言归纳。 |
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理论知识,这是我的最终目的。 |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
|
第四环节:知识升华
|
探究光从不同透明物质中斜进入空气的光路特点。
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
提出新问题: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的光路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并板书:3、光的折射规律 |
学生做并观察实验:用激光沿着半球形玻璃砖入射的现象。小组讨论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 |
||
熟记光的折射规律内容 |
学生集体朗诵光的折射规律 |
旨在让学生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规律的理解 |
||||
熟记口诀:空中角大 |
引导学生运用口诀 |
学生默记口诀 |
学生借用口诀能快速把正确知识运用于练习中、生活中 |
|||
第五环节:课堂小互动 |
熟记光的折射光路图 |
解说并示范“人体光路模型” |
让两学生上台展示光路偏折。其余学生监督。 |
运用模拟模型表征光路传播,新颖的做法可以收获更多学生的关注,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
加深学生对光路传播途径的印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同时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
第六环节:拓展应用 |
解释“潭清疑水浅”、“折射断筷”、叉鱼问题、钢笔“错位”、海市蜃楼 |
引导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去解释生活现象 |
学生讨论并由代表回答 |
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中论证过程,我给予相应引导与解释 |
让学生学以致用。也是为我课前设疑给予首尾互应,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
|
第七环节:当堂检测 |
讲练课本84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再进行课件里的题目练习 |
在教室巡查辅导 |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提问学生回答。 |
|
分层次练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巩固并提升个人能力水平 |
|
第八环节:感悟收获 |
体验收获感 |
提问学生谈谈收获 |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
这是最好的激励方法:这节课我收获满满 |
清点个人收获,体验成就感,促信心 |
|
板书设计 |
4.4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 2、折射光线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
|||||
教学效果预测 |
本节课我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验进行拓展延伸进入新课(光的折射)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操作,效果肯定是明显的,学生也是收获满满的。但细节处还很容易出现调控不够稳妥之处,比如学生探究实验超出预测时间、互动环节玩乐过头等,这还得进行多磨课,多提炼才能真正抵达我的设计效果。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