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谈我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袁玉琴2022/12/28分类:教学设计
谈我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皇甫学校 袁玉琴
和道德与法治结缘是在2013年的秋季,我有幸加入到这个行列,成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感觉陌生而又熟悉。学生时代是学过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学的还挺不错,但毕业之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突然转型从事政治教育教学,觉得一切要从零开始,毕竟多少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化着,要说教,人人都可以,但要教好这门学科并非易事。
初教这门学科是从九年级开始的,上了几节课之后,觉得肩上的担子好沉,压力好大。与我合作的其他三位老师都是资深的、经验丰富的政治老师,而唯独我是外行,两眼墨黑,每上一节课都忙碌而又紧张,上课之前课本要翻两三遍,还要查阅资料,向其他老教师请教,甚至课前十分钟,整节课的内容都要在心中预演一遍,就这样努力了一学年,中考时我所带班级的成绩同其他人相差甚远,我的内心感到有些沮丧,但我从未停止学习与思考的脚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而,我下定决心努力去学习,不辜负所有人的信任与期望。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有收获的。下面就谈谈,我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粗浅的认识。
一、理解内涵,正确定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是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给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制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是道德与法制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
二、思想重视,行为端正。
对于这门课程许多人对它认识不清,从思想上根本就不重视,更有甚者在有些家长、学生、老师的心目中认为这是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对于这类人的这种思想我是完全不赞同的,他们只是鼠目寸光,根本对这门课程不了解,而只从所占分值的多少来评判,这是一种狭隘的思想,片面的认识。我之所以要说必须要重视这门课程,理由有两方面。一方面从他的育人功能来讲:德育在五育中是灵魂、是统帅,国家开设这门课程并命名为道德与法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深意的。在育人的过程中,道德和法治是同时起作用,缺一不可。甚至作为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从实用性角度来说,中考高考占的分值并不大,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滴水成河的道理谁都明白,看似很小的一滴水,但它可以汇成聚崩腾的江河。它就像机器上的一颗零件,是万万不能少的,少了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它所占的分值不大,但关键性的作用是不能小觑的。少了它,我们完全有可能与高中,甚至好的大学失之交臂。在大学,甚至将来考研深造,思政是公共课是必考的,而且还有严格的分数要求。若我们多看些招聘广告,你就会发现有一条专门说的是思想政治的要求,因此上说这门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三、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人们却没有想到它的另一面面,三个和尚若是全力合作,那必有吃不完的水,还省时省力。其实教育必须要有三个和尚合作的精神,方能焕发勃勃生机,长远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光靠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是甚微的,它是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全力配合的。社会是方向盘,学校是内燃机,家庭则是燃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学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家庭需要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提供支持,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作为家长要从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还要时时刻刻的去约束、去要求,去规范;作为教师要树立育人在先,教书在后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还要提供学生可供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社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制度和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甚至在人才选拔的时候,要把道德思想放在第一位,让人人都认识到思想道德重于才干。作为一名思政老师,责任更是重大,用自身的所作所为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周围的人。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需要不断去学习,去思考,方可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上一篇: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高频考点清单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