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认识钟表
夏力哈尔·加合甫汗2025/7/30分类: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奇妙的影子
一、活动名称
奇妙的影子
二、年龄段
大班(5-6 岁)
三、活动领域
科学
四、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和物体,了解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能主动探索影子的特点,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对影子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索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五、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手电筒(多个)、各种小玩具(如小积木、小玩偶等)、白色幕布(或白色墙壁)、手影图卡、不同时间段(早上、中午、傍晚)的影子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观察过影子的经历,如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神秘的影子朋友
教师在白色幕布后用手电筒照射手,做出小狗、小鸟等手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幕布上出现了什么呀?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影子,那影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奇妙的影子。”
(二)展开活动:探索影子的奥秘
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手电筒、小玩具和白色幕布,让幼儿自由尝试,想办法让小玩具的影子出现在幕布上。
提问:“你们成功让影子出现了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没有手电筒(光源),能看到影子吗?如果没有小玩具(物体),能看到影子吗?”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和物体。
探索影子的变化
让幼儿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如从上往下照、从左往右照、从远到近照),观察小玩具影子的大小、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活动:影子的故事
教师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是同一棵树在不同时间的影子,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幼儿知道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影子也会跟着变化。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影子是由光源和物体产生的,而且影子会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影子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七、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不同形状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各种光源(如台灯、蜡烛等,注意安全),让幼儿继续探索影子的特点。
开展 “影子画” 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或灯光下,用物体的影子在纸上描画出不同的图案。
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表演游戏,利用影子的特点创编更多有趣的故事。
提问:“当手电筒从上往下照的时候,影子在玩具的哪里?当手电筒从左往右照的时候,影子又在玩具的哪里?手电筒离玩具近的时候和远的时候,影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分享发现。教师小结: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位置和大小。
有趣的手影游戏
教师出示手影图卡,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手影,如兔子、老鹰等。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创造手影造型,并和同伴互相展示。
分组进行手影表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做的手影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上一篇: 关爱学生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