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念奴娇·过洞庭
赵丹莉2025/7/15分类: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不一样的洞庭。
释题:①念奴娇:词牌名。②过:经过,途径。③洞庭:洞庭湖。
了解作者——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
阅读落实—写作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他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北归时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
■问题探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
说。
【思考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明确:悠然
■问题探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洞庭湖有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思考3】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洞庭青草”点明地点,照应词牌“过洞庭”;"近中秋”点明时间,秋高气爽。
营造了风平浪静,玉宇澄清的环境氛围。
■问题探究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思考4】湖水特点怎样?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作用?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湖水明净光洁;
使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
大小的对比中,展现出洞庭的浩淼与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问题探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思考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干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双关手法: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问题探究
【思考6】“表里俱澄澈”既是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表里俱澄澈”概括了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
“表里俱澄澈”与下阕的“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
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问题探究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7】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①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
②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上阕: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问题探究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思考8】下阕哪些词句能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简要分析。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虽然头发稀稀落落,衣襟单薄,但我安然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沧浪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1.肝胆皆冰雪
襟怀坦白,玉洁冰清,光明磊落,“一片冰心在玉壶”。“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2.稳泛沧浪空阔
现实中自已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显得洒脱、豪迈,心胸开阔。
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拿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请天地间万物作宾客,陪我纵情豪饮,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迈!
4.扣舷独笑,不知今タ何タ
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忘情地扣舷独笑,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孤独之情也油然而生。
“不知今夕何夕”呼应前面的“近中秋”。
■问题探究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タ何タ!
【思考9】诗人孤独的“证据”有哪些?简要分析。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虽然头发稀稀落落,衣襟单薄,但我安然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沧浪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1.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尽吸西江,细斟北斗借酒来销万古愁
3.万象为宾客﹣以自然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友
4.扣舷独笑—无人理解的孤独
【思考10】“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
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问题探究
【思考11】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タ何タ!"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
①作者置身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
②“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更显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总揽天地、驱遣万物中抒发了作者的豪迈进取的情志;
③“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表现了作者的失意,但失意不失志,因而仍显沉稳不乱;
“扣舷独啸”抒发了作者的愤激不平之意。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12】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
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
■问题探究
【思考1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①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② 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参考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作业指导:
1. 背诵全诗
2. 讲《念奴娇·过洞庭》的上阙扩展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提示:在尊重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