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女娲补天》
李蕊2024/7/19分类:教学设计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四年级 |
|
能力维度 |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
|||
所属环境 |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
|||
微能力点 |
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设计 |
|||
教学环境 |
多媒体教学 |
|||
主要内容 |
教学主题 |
《女娲补天》 |
||
|
教学对象 |
四年级学生 |
||
|
教学目的 |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合理的导入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奋感,能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
||
|
教学设计 |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谈话导入 师: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示人们神奇的能力,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板书并齐读课题。 2.回顾学过的神话故事。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无私奉献的盘古(出示PPT图片),意志坚定的精卫(出示ppt图片),还认识了希腊神话故事中舍己为人的普罗米修斯(出示PPT图片)。 3.出示课题,并板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充满神奇而感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出示图片和题目)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15.女娲补天) 4.了解女娲。 师: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她神通广大,化身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听完女娲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走近文中来认识她呢?请同学们一边听课文朗读,一边轻声跟读,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 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粘稠的石浆。 师:老师把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摘抄出来了(出示PPT),谁来试一试?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读词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需要同学们记住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词语: 轰隆隆 窟窿 坍塌 粘稠 挣扎 熄灭 冶炼 石浆 (1)指名读。 (2)重点指导:轰隆隆、窟窿、冶炼。 (3)范读:轰隆隆、窟窿、冶炼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读对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神秘的原古时代。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试着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这样条理会更加的清晰、完整。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 (3)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在中国神话中记载女娲创造了人类,当她看着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听着人们悲惨的求救声,女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6.分析对比天塌前后的变化,体会女娲的心情。 师:看着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女娲看到天崩地裂的场景,这和文中第1自然段:大地上到处是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完成填空练习,并试着复述故事发生的起因。 天空 ( ) 地上 ( ) 洪水 ( ) 野兽 ( ) 人们 ( ) 世界 ( ) 师:我们根据这些关键词,知道了这些事物发生的变化,就能把故事的起因叙述完整。 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女娲又做了哪几件事情呢? 师: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又做了哪几件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问题并总结汇报。如果能用上 “先……接着……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关键词,这样更能帮助我们有条理的复述这个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总结。 2.学生汇报。 3.总结:女娲难过极了,体现了女娲的善良。担心、奋勇体现了女娲处处为人着想,不畏艰险。先……接着……然后……最后写出了女娲为拯救人类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体现了她无私奉献的品质。(贴) 四、发挥想象,体会神话神奇的特点。 师:文章交代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但炼石补天的各个环节说的都比较简略,比如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的石头,只用一句话就交代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容易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找齐这五种颜色的石头?她找石头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1.生发挥想象,想象女娲是怎样找齐这五种颜色的石头?她找石头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2.指名学生汇报(2名学生) 3.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体会女娲炼石补天的不易 师:女娲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五彩石,多么不容易啊!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1)终于的解释,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 (2)文中讲述女娲经过了哪些艰难的过程呢? 五、升华主题,体会人物形象。 师:此时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1.学生汇报。 2.师总结,。 师:神话通过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情节刻画出了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娲形象。 3.整体感知神奇的魅力。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呢?(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贴),这正是神话它所具有的魅力所在。 六、拓展阅读《愚公移山》 1.范读《愚公移山》。 2.总结分析《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师:愚公移山和女娲补天这两个神话故事,相同之处是读完后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画面感油然而生,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离奇的结果中渗透着神奇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女娲补天体现女娲无私奉献,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愚公移山中 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新一代人,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七、作业布置 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师:感兴趣的孩子们可以读一读《中国神话故事》,在那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更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5.*女娲补天 无私奉献 神奇 |
||
|
媒体资源 |
资源形式:PPT
资源内容:《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
||
|
应用效果 |
课堂导入设计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牛和鹅》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