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刘海霞2024/7/19分类:教学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围绕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描写夏天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的“生长”,最后写到人的成长,观察细腻,中心突出。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
教学对象及特点:
四五年级的习作单元分别强化了写大、记事、状物、写景说明等习作方法的学习达到把作文写清楚、写具体的培养目标。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起草之前选材 思的能力,要求学生试着用小学阶段掌握的写人、记事等方法,写出中心明确、材料具体而恰当的习作。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重点: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揭示文题。
1.春孕育,夏生长,秋收获,冬储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学生齐背第一单元关于夏天的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沙道中》。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夏天有关,一起来齐读课题。(《夏天的成长》)
(在此先聚焦,再运用放大镜功能,将多音字“长”放大,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再运用黑板功能,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写出来让学生批注在书上,积累下来。)
二、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2、学习字词
甘蔗、苔藓、尽量、活生生、软绵绵、农作物、草坪、豆棚、
增加、瀑布、缝隙、谚语
(运用计时器进行倒计时2分钟,提醒学生专时专用,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1)强调字音方面:注意读准 ABB 式叠词的变调。甘蔗的蔗要读准.
(在此运用了聚光灯,将学生易读错的字进行聚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目了然。老师重点提醒读音,反复再读,加深记忆。)
(2)字形方面: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引导注意“瀑”的右下部分。
(在此先聚焦,再运用放大镜功能,将学生易错字的关键笔画放大,提醒学生重点关注。)
3.梳理全文脉络
(1)交流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板书:万物迅速生长)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事物、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板书:飞快、跳跃、活生生、看得见)
(2)指导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读出节奏感,稍快。
“飞快地”生长速度之快,“跳跃地”一下子就长好了,生长速度快,有生命力,“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肉眼可见的。
(3)拓展练习: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
生物在夏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植物:绿蔓、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有生命的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1)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分号分隔的句子具有相似的句式,你能模仿再写一句吗?
第一处分号前后分别是从哪些感官来写的?(视觉、听觉)你能仿照再写一句吗?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就会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了。
4.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成长的特点。(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四、合作探索,情感提升。
1.山水:山、地、河无生命的铁轨、 马路
2.用“因为……所以……”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体会句式特点,仿写两个类似的句子。
4.“软绵绵”,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样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5.草、树,都是山上的。稻秧、甘蔗都是使地长高的。水、瀑布都是使河流变宽变深的。前两个是具体的,最后一个是更大范围的,包含前两者的。从草木,到田间作物,再到无生命的山水,条理清晰。三句构成排比。你能仿照再写一句吗?
4.文章本来在说“万物迅速生长”,第三段却说到铁轨、柏油路的生长,你觉得这样说合理吗?为什么?
合理。作者写到“什么都在生长时”,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巧妙引来轨道、柏油路,说它们也在长,让人恍然大悟,机智而诙谐。
不合理。并不是真正的长,只是天热引起的膨胀而已。
五、深入主题,思考人生
1.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两句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4.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3)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4)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5)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5.齐读第四自然段,深刻体会人要成长的道理。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看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七、从读学写,片断仿写。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