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小蝌蚪找妈妈
周永堂2021/12/21分类: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一方面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注重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乐学、乐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指名猜。
2.出示小蝌蚪图片,观察并说小蝌蚪的样子。
3.导入:这群可爱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究竟在干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捧起书本认真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池塘、脑袋、黑灰色,指名认读,强调“脑袋”的“袋”在词语中读轻声。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游哇游、两条、捕食、迎上去、阿姨、哪里、宽嘴巴。“哪”是鼻音,注意与“那”区别。“教”多音字,在文中读“jiāo”,另一个读音是“jiào”。
(3)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出示:乌龟、头顶、披着,指名读,强调“顶”是后鼻音。
(4)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出示词语“好孩子”,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本会认字,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图片认识“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
4.再次朗读课文,并提出学习要求: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
5.轻声朗读课文,指名交流,教师指导小结。
6.完成课后第二题前半部分(按顺序把下面图片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将句子说得通顺、连贯。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两、就、哪、宽、顶。
2.指名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交流后强调“两”从上到下、由外而内,而且最后一笔捺画变为点画,整体写紧凑。“就”右边“尤”,不要写成“龙”;“宽”是上中下结构,各部分均要写得扁一点。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