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范新红教学设计
范新红2025/6/5分类:教学设计
《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及作用,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即团结就是力量。
3. 能够模仿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如“拇指、搔痒、窈窕、堂皇、附庸”等,及时纠正错误。
2.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一说文章写了五根手指的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先总写手指各有不同,再分别介绍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最后总结团结的道理。
(二)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 分小组朗读课文2 - 5自然段,每个小组负责一根手指的朗读,要求读出手指的特点。比如读大拇指相关段落时,声音要厚重有力,体现其吃苦耐劳;读食指段落时,语速稍快,突出其机敏。读完后小组讨论,概括所读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完成表格填写。
|
|食指|直直落落,工作复杂;机敏、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推动笔杆、试探或冒险、接触、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
2.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性。例如分析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体会排比句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的特点;分析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感受拟人手法写出中指的高傲。
(三)体会语言,学习写法
1. 展示文中风趣的语句,如“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手指当作人来写,使手指的形象更加鲜活有趣。
2.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先观察手指的外形、姿态,再结合生活中手指的用途,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赋予手指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描写。
3. 让学生从文中再找出类似的风趣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言特色,并做好摘抄积累。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和五根手指相似的特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大拇指像吃苦耐劳的建筑工人、农民;食指像勇于探索的科学家、消防员等,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人在社会中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五根手指的特点、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文章蕴含的道理,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2. 布置作业:
- 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写一段话,要写出其特点和作用,运用上风趣的语言。
- 搜集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下节课交流分享 。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手指特点和语言特色,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仿写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运用风趣语言描写五官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