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设计

马彩辉2021/8/27分类:教学设计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地”等7个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短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3.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识12个生字。字音方面,“信、跟、喊、身”的前鼻音和“捉、身、直”的翘舌音要重点指导。在字形识记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捉、河、急、信、忽、喊、行”等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快、跟”。

2)写字

本课要写7个字,根据字形特点,指导写字时可以归类进行,如:“河、说”二字中的点在不同位置的书写各有讲究;“河、说、听、哥”4个字都含有“口”,“口”在不同字、不同位置的书写各不一样。

2.朗读指导

1)注意“不”字的不同读音。可先指导学生圈出文中带有“不”的词组,然后指导学生读好变调后的准确读音。

2)重点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可指导学生按照“读正确—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这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3.实践活动

在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课外读物中的对话,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并能正确读写“也、他、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

3.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短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走进课文

1.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两个小动物,这两个小动物非常可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

2.板书课题《小公鸡和小鸭子》。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出问题。

1)读完课题,你能猜出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

2)你知道小公鸡和小鸭子各有什么本领吗?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认读预习时圈画出来的生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导入,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要角色,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闯关我最棒!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1)第一关:我能读准平翘舌音。(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捉、直、身、说、死”)

2)第二关:我能读准前后鼻音。(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跟、喊、行、信、听”)

3)第三关:这些生字我也能读准。(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急、忽、他、地、河、哥、块、也”)

4)口头扩词。

2.检查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的自然段标注)

提示:自然段前面要空两格,对照课件检查段落标注是否标对。

3.同桌合作读课文。

1)轮流读自然段。

2)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读得好的夸夸他,有困难的帮帮他。

4.朗读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课件出示:

l “不”字的变调:捉不bú)   bù)   bú)   bú)信

l 短语的朗读:急得直哭   吃得很欢   偷偷地跟   飞快地游

5.填一填。

课件出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当小公鸡看见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就(    );当小鸭子听见小公鸡落水喊救命时,就(    )。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分类识字的方法落实字词教学。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把握,在此过程中巩固生字新词。

板块三  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理解“一块儿”。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词语“一块儿”。

指导:“一块儿”是儿化音,读的时候,“块”和“儿”连在一起读,把它们放进句子里再读一读。

3)想一想:这里的“一块儿”还可以换成哪个词?(预设:一起)

4)学习提土旁和足字旁。

①观察“块”字,它是什么部首?猜一猜带有提土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块”字还可以和什么组词?[课件出示:块(泥块)(土块)]

②观察“跟”字,它是什么部首?猜一猜带有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跟”字还可以和什么组词?[课件出示:跟(跟从)(跟头)]

2.体会友谊。

课件出示:

 

1)看图说话。谁来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2)现在,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第2自然段。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捉到虫子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能学着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吗?

②结合图片,想一想:为什么小公鸡能捉到虫子,而小鸭子不能?(观察嘴和脚)

③体会小公鸡的开心和小鸭子的着急,反复练习朗读。

④理解“捉”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捉”)

“捉”要用到什么?(手)所以,“捉”的部首是——提手旁。

⑤当你的好朋友有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小公鸡又是怎么做的?一起读一读。

⑥你喜欢这只小公鸡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识字这一重点分散进行,随文识字。学生边观察图画,边揣摩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

板块四  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也、他、地”)

指名读一遍,口头扩词。

2.辨析“也、他、地”。

怎么把这三个字区分开呢?谁有办法?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试着比较它们的异同。

3.要想写好这三个字,关键要写好什么?

4.书空“也”的笔顺。

5.教师范写“也”,学生书空,描红。

6.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一个。

7.观察“他”“地”,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指导:“也”要写小一些,左窄右宽;单人旁与“也”一样高,提土旁比“也”稍微矮一点点。

8.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将汉字书写归类指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加深印象。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河、说、听、哥”4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抄写词语。

2.了解“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3.知道小鸭子和小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检查生字读音。

2.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他们在一起捉虫子。那接下来他们会去干什么呢?结果如何?

课件出示: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小公鸡下水了没有?

2)读读小鸭子说的话,想想小鸭子的心情,在朗读中体会小鸭子的语气。

课件出示:

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引导学生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

4)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了水,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飞快地)

3)课后练习:读一读,比一比。

课件出示:

●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总结:用了“偷偷地、飞快地”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更直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小鸭子的着急和小公鸡被救后对小鸭子的感激。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揣摩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情感,体会朗读的语气,读好角色对话,落实教学重点。

板块二  整体回顾,复述故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并适时板书。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分好角色准备朗读。

4.组织展示分角色朗读。

5.组织尝试讲故事。

6.想一想:学完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体回顾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情境,再次训练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河、说、听、哥”)

齐读,并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这四个字都含有“口”,它在不同字、不同位置的书写各有讲究。“河”中的“口”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说”中的“口”上宽下窄,在右上格;“听”中的“口”作偏旁,在左上格;“哥”中的两个“口”大小不一样。

4.教师范写。

5.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6.组织全班展示,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设计意图】将有共同部件的生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关注每个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练习反馈评价,在实践中把字写得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上一篇: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