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小班健康活动《安全小卫士的秘密任务》教育教学设计

罗梦2025/6/16分类:教学设计

一、活动名称:《安全小卫士的秘密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核心内容,结合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将国家安全中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如个人信息安全、简单的公共安全常识等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安全意识,了解生活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引导幼儿从身边小事感知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幼儿后续深入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在3 - 4岁,认知水平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他们喜欢游戏、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生动的情境和反复的体验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四、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幼儿能初步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不随意和陌生人走、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简单安全常识。
2. 技能目标:通过情境模拟,幼儿能够模仿正确的安全行为,提高自我保护的初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和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如不跟陌生人走、不随意说家里信息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六、教学准备
1. 安全相关的动画视频,如《安全小超人》片段。
2. 制作“安全标志大卡片”,包括“小心触电”“禁止触摸”“安全出口”等标志。
3. 准备模拟场景道具,如玩具电话、陌生人玩偶、家庭住址卡片等。
4. 安全小卫士贴纸若干。
 
七、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展示安全标志卡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安全相关内容。
2. 情境教学法:设置“陌生人来接我”“接到奇怪电话”等模拟情境,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
3. 游戏教学法:开展“安全标志找朋友”“安全行为大闯关”等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安全小超人》动画片段,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安全小超人在做什么呀?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安全的重要性,引出活动主题。
2. 认识安全标志(10分钟)
教师展示“安全标志大卡片”,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每个标志的含义。如:“这个红色的圆圈,里面有个大大的叉,还有个带电的符号,它在告诉我们‘小心触电’,可不能随便去摸插座哦!”讲解后,通过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呀”与幼儿互动,加深印象。
3. 安全知识小课堂(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简单的小故事,向幼儿讲解不随意和陌生人走、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安全知识。例如,讲述“小兔子乖乖”的改编故事:“有一天,小兔子独自在家,这时来了一个陌生人敲门,说自己是妈妈的朋友,来接小兔子出去玩。小朋友们,小兔子能跟他走吗?为什么呀?”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正确做法。
4. 情境模拟体验(15分钟)
- 场景一:在教室门口设置“陌生人接小朋友”的场景,由一位配班老师扮演陌生人,拿着糖果和玩具,尝试接幼儿离开。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幼儿说出“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等拒绝的话语。
- 场景二:教师用玩具电话模拟接到陌生电话的场景,教师接听后表现出疑惑,然后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这个叔叔说知道我家在哪里,让我告诉他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我能告诉他吗?”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正确做法。 
5. 安全行为大闯关游戏(10分钟)
设置“安全行为大闯关”游戏区域,将幼儿分成小组。第一关“标志配对”,幼儿需将安全标志卡片与对应的场景图片配对;第二关“行为判断”,展示一些行为图片(如正确与错误的过马路方式),幼儿判断并说出理由;第三关“情景表演”,抽取情景卡片(如遇到火灾怎么办),小组进行简单表演。完成闯关的小组每位幼儿可获得“安全小卫士”贴纸。
6.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安全知识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小朋友们都太棒了,学会了这么多安全知识,以后我们都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小卫士啦!”
 
九、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反思本次教学过程,需关注幼儿在情境模拟和游戏环节中的参与度与表现。若部分幼儿因性格内向等原因参与不积极,后续可增加一对一引导和鼓励;观察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存在理解模糊的情况,需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重新讲解。同时,思考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具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在今后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进行优化,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上一篇: 学习《国家安全教育》后的感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