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张玉琴2025/7/20分类:教学设计

(一)构建趣味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在兴趣的支持下,学生会全身心投
入某一活动中,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
响而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兴趣和喜好构建趣味化的阅读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
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雨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
展示秋雨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乐声走入那清
凉而温柔的秋雨中。在讲述文章中有关秋雨的优美句子时,教师可以
“关于秋雨,你能够有不同的表达吗?”这一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表
达自己心中有关秋雨的景象和感受。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秋雨,悄然无声地飘落着,
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
来。”“雨改变了天空的颜色。阳光下,天空就是一望无际的蓝。但是,
在雨中,天空却变得灰蒙蒙的。”等课外阅读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高效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效的阅读计划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
在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中应给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按时
完成阅读计划中的阅读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课程标准》提出,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字数要在 40 万字左
右。笔者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阅读目标:(1)每周背诵一
首古诗,本学年计划背诵 36 首。(2)每天早晨利用晨读 20 分钟的
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3)每周设置一节课外阅读课,目的是拓
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
启迪。(4)课上利用 3 分钟时间挑选一名学生分享读书感悟。(5)
让学生每周填写课外阅读积累卡。

上一篇: 如何运用文本插图促古诗词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