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尼玛2025/7/20分类: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
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等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
索能力和质疑、释疑能力。对于我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一是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由于教师的组织不到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不相往来,
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学生疏于自我管理。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小组合作中会有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
关的问题,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教学秩序比较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互帮互助还不
完善。学生理解片面,认为互帮就是帮他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剥夺了
其他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四是课堂管理缺乏
成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制作是容易的,但如何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结束制作则较
难。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准备进行作品评价时,有的学生由于还没做好,或沉浸在制作活动的
乐趣中,对教师讲课置若罔闻等问题,使教学效果
大打折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趋利避弊,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大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
手。
一是加强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就显得更重要。在学习过
程中,有些小组的讨论正是由于学生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深入全面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
以是告诉学生相应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二是学习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化。小组的形成既可以是按原座位就近组合,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让
学生尝试和更多不同的人交流合作。自由组合会使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是独立平等的,没有太大压
力,容易建立自信心。小组合作中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协调人,协调人的主要工作是当小组成员发生争
执时负责调解,让争执者说明自己的理由并讨论总结。对于组合中形成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教师
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要求,并对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培养学生自主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强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如何加强小组成员的管理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小组活动
前明确目的。在讨论或制作中围绕“目的”有的放矢地去做。避免因目的不明确而造成小组合作混乱。
(2)提出确切要求。目的是学生将要达到的终点,要求就是达到终点的步骤与方法。四是重新定义
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首先,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今的学生已是学
习的主体和学习的探索者,学生间的讨论和制作有时也会出乎教师意料,并启发教师的思维。五是强
化小组合作中的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可忽视的是同组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肯定与赞扬。评价时先自我介绍作品,使同组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构想有更好的理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使他们的语言得到锤炼,
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拓宽,知识得到消化。又可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小
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积极的探求、创新,培养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地引导、组织好学生的活
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