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望岳

赖昭连2023/6/11分类: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1、 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
抱负。
2、 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课件放映泰山图片的形式引出泰山这一物象
二、 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2 0
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35 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
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
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
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
建成一座草堂。
2、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
“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
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纠正字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提问学生回答重点字词,并尝试自己翻译诗歌。
三、研读课文
1、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
哪里?
明确:远望、近望、细望、愿望
2、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
的?
明确:侧面烘托。
3、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4、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
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
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
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四、 课堂小结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勇攀顶峰
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
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板书
远望
望岳
近望
泰山的雄伟壮阔、神奇
秀丽
细望
诗人
不怕困难、乐观积极、勇攀高峰的决
愿望六、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诗歌
2、抄写熟记诗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