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武莹2021/12/28分类: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画简笔画,真情演绎等环节,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青青藤儿满地爬,藤儿遍身开白花,瓜儿长长茸毛生,老君装药要用它。
对,是葫芦!我们都看过有趣的动画片《葫芦娃》和《宝葫芦的秘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接下来先听老师范读课文——
同学们听完后能告诉老师:这个人要到葫芦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布置自学 小组交流
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找出相关的词句勾画批注,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全班合作 剖析原因
1.小葫芦落了,是因为长势不好吗?同学们齐读第一段找出描写葫芦长势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适时板书关键词,画葫芦生长过程简笔画,让孩子们依据这些词语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知道叶子和葫芦密切相关)
(长叶 开花 花谢 结出小葫芦)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种葫芦的人喜欢吗?找一找——
学生1: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学生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既然他这么喜欢,小葫芦为什么还落了呢?同学们齐读第三段。学生说:叶子上生了蚜虫(教师板书)
学生对蚜虫了解不多,教师相机指导:
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一群一群的在叶子上、花蕾上,用自己的刺扎破它们,吸里边的水分,直到叶子卷曲、干枯,甚至死亡。
4. 他家的邻居和老师一样都知道蚜虫的厉害,是怎么劝他的?同学们小组分角色练读,可以再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邻居是个好心人,要读出着急、规劝的语气。我们全班都是他的好邻居,都来读这句话,对他纷纷相劝。“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人要读出他的无知、自以为是,不听邻居的劝告。“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总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原来叶子和葫芦就好像妈妈和孩子一样紧紧地连在一起。
学生再自由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1: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学生2:还要听人劝告,知错就改。
(五)、创设情境 续写故事
第二年他再种葫芦会怎样呢?大家可以在课后续写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六)总结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叶 开花 花谢 结出小葫芦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