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付翠宁2023/6/5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期

课题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执教者

付翠宁

单位

博白镇第二初级中学

手机

1527830135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他们刚步入初中,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是他们上课容易走神,而且认知能力有限。本节生物术语多,专业知识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多种教学媒体、画面、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重难点讲活、讲透,向45分钟要质量。

教学平台选用

                          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什么是生态系统?

展示一幅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事例说明什么?

小结:生态系统的定义。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资料分析”,完成下列讨论题:

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引导学生分析。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1页图1—16,进行分析。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引导学生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归纳食物链的定义。

2)、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食物链。

 2、食物网   

组织学生分析教材第22页的“观察与思考”,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结:食物网的概念。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23页“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小结: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提出问题:

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的数量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这说明了什么?

2)、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

2、举例说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唤起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六)、布置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掌握知识、开拓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

 

上一篇: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