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王文通2022/10/6分类:教学设计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阐述行为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4.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还会经历困难和挫折。理解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进行“蚯蚓走迷宫”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收集、整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讲诉养宠物(特别是狗)的经历,教师提问复习上一节课动物的行为。说说故事中涉及动物的哪几种行为?

阐明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正如同学所说,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但是如果我们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首先让我们先看一则新闻视频“乌鸦吃核桃”看完提问;1.乌鸦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2.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动物一些行为的例子。

  

   同学对于所举出的例子会有一些歧义,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有些是先天性行为,有些是学习行为。

学生尝试回答

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联系学生的经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

解答学生疑惑,

介绍动物的行为。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一)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展示一些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图片,如教材资料分析中的“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等内容,提出问题。

1)图片中动物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

2)不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否有差别?为什么?

3)刚出生的袋鼠如果不具有这种先天性行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4)你是如何理解“小鸟喂鱼”中红雀的这种行为的?试着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2)学习行为的概念

展示学习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并提问。

1)为什么大公鸡不能像鹦鹉那样学人说话?

2)野生的黑猩猩为什么不会吸烟?年幼的黑猩猩如何学会钓取白蚁?成年黑猩猩是如何取到香蕉的?这说明了什么?

3)蚯蚓是否具备这种学习行为对它的生存有影响吗?由此说明什么?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和提升: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达――遗传因素;食物刺激――环境因素;学会就有食物吃――生活经验;学会了某种本领――学习获得。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ppt展示表格)

(五)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

(六)当堂练习

(七)阅读资料:“走进狼孩”

思考:既然有人教,狼孩为什么一直没有学会说一句话?从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1)狼孩的这种行为与哪种(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有关?说明什么问题?

 

畅谈收获和体会。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对先天性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1)是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2)是。因为动物的遗传物质不同,先天性行为的表现也不一样。

3)会死亡!这种先天性行为是它活下去必须具有的。

4)这只美国红雀不能随着雏鸟的死亡而停止育雏行为,说明先天性行为是有局限性的。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对学习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1)学习行为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2)学习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

3)动物的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先天性行为是

动物生来就有的,对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一般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动物具备学习行为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学生填写 ,校对

 

引起兴趣

现场检测

 

对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学习行为有关

 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

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地发展。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并且都需要学习,都必须学习,也都离不开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合理推理和想象。

 

 

 

 

 

 

 

 

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建立的。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两类行为的特点及区别。

德育教育。

梳理本节所学,巩固加深印象,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出生后学习获得的

决定因素

受遗传因素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意义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食 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