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漫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感悟
缪巧2025/7/15分类:培训感悟
《漫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感悟
奎屯市第七小学 缪巧
近期参与了“漫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也收获了诸多实践启发。
培训中,阎老师用生动案例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紧密联系。从汉字的演变,到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再到成语故事里的处世哲学,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我意识到,语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帮学生筑牢文化根基,才能让他们理解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核。
阎老师强调,传统文化教学不能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要通过浸润式方式融入课堂。比如:在识字课上,结合汉字起源讲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学“福”字时了解贴福字的习俗;在阅读课上,把古诗与绘画、音乐结合,学《村居》时让学生画春日放风筝的场景,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在习作课上,引导学生记录传统节日习俗,让文字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知道”变为“热爱”。
培训也让我反思过往教学的不足。以前偶尔会因追求形式忽略实效,比如讲传统节日时只放视频,学生缺乏深度参与。现在明白,要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热情;同时紧扣语文要素,让文化学习服务于识字、阅读、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学《端午粽》时,既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又引导他们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实现文化与语文能力的同步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是教学的基础。今后我会不断充实自己,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教学,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认同和自信。
此次培训像一盏明灯,让我明确了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向。未来教学中,我会带着这份感悟,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为有文化根基的中国人。
共 0 条评论